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宝鸡农民保护文物成果特展走进国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3-03-20 09:37:20   浏览次数:1813   文字大小:【

陕西日报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2013年3月1日,北京,国家博物馆。张亚兵、范琪、徐海军、刘广田、曾小刚5位来自宝鸡的农民与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陕西省副省长白阿莹,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宝鸡市市长上官吉庆等领导站在一起。

今天,他们要和这些领导们一起为“两会”期间在国家最高文化殿堂举办的《守望家园——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揭幕。

这次展览共选取该13批群众保护的文物157件,其中青铜器156件,陶器1件。包括1975年岐山董家、1976年扶风庄白、2003年1月眉县杨家村、2006年11月扶风五郡村以及2012年3月、4月、6月渭滨区石嘴头村出土的墙盘、折觥、秦公鼎以及铜禁等文物,其精品之多、档次之高、规模之大,足以让人瞩目。

在这些宝鸡普通农民的身后,国之重宝熠熠生辉;而他们自己本身则让厚道陕西人的精神声振京华。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致辞中这样说道:“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是国家、历史和人类赋予陕西人民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承继祖先文明、守望民族家园的庄严使命。”

1、选择,80后农民的无意和有意

选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难地问题。然而在宝鸡农民有意无意地淳朴选择足以让很多人深思。

“我们没读过多少书,很想去北京大学看看,看看咱们国家的最高学府,以后让孩子们多读书。”当询问石嘴头村5名护宝农民最想去北京什么地方是,他们的选择似乎是无意,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国家博物馆展厅,5位农民被记者包围,接受采访。他们微笑面对,坦然相对,没了拘谨,多了沟通。他们说:“我们说我们的故事,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张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爱宝、护宝,让每个人都能敬重咱祖先留下的遗产。”

在京期间他们宛如明星,他们每到一个地方,身披的“保护文物光荣”红色绶带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挺胸抬头,在北京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动人。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到故宫博物院,从长城到明十三陵,从颐和园到北京大学,他们看着北京的风景。北京的人们也把他们当做一道风景,一道闪烁着美丽心灵的风景。游人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赞宝鸡群众觉悟真高,贡献真大,非常了不起。学生们争者要和他们合影,孩子们则相向这些叔叔询问他们的故事。他们已经无意中成为宣传文物保护的旗帜。

80后,是这次护宝农民的年龄。新的时代让他们有时会有和父辈不一样的选择。他们向往知识,他们开朗热情。

然而他们又始终坚持一辈辈的淳朴,当面对让很多人都会心动的国之重宝,他们义无反顾,毫不犹豫选择了交给国家,这是他们有意的选择。

2012年3月20日、4月14日和6月22日,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群众在修建宅基取土时发现文物主动保护报告。特别是6月26日,徐海军等5名村民发现文物后立即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保护了大批青铜器。随后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200件余组,出土的青铜器体形较大,时代特征明显。尤其是西周铜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发现,也是经过考古科学发掘手段获得的唯一一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2、十年,宝鸡农民不变的守望

5位护宝农民最难忘故宫博物院的石鼓馆,他们激动地指着展品:“快看,都是从咱们那里出土的,这么多嘞!都是国宝,全国人民都会来看。”这一刻,骄傲让这些朴实农民的嘴角浮出微笑。

事实上,在陕西,在宝鸡,护宝是这里的百姓不变的守望。

2012年,盛夏,宝鸡石鼓山,一座保存完整、规格较高的西周早期贵族墓葬震动了海内外,而发现他们的是这里普通的农民。

2003年初,宝鸡眉县马家镇,27件旷世国宝让多年的文物专家也叹为观止,发现他们的依然是这里的普通农民。

文物法十年得以修改,而这十年的年头和年尾,两次重大的发现和人们无私的献宝精神似乎都在给这部法律做着完美的注解。

历史似乎很钟情于宝鸡这片土地,不仅在这里留下辉煌千载得文明,更是将历史的珍宝毫不吝惜的洒落在这片土地。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对这样的文明足够虔诚,他们不仅恪守着中国最朴素的美德,并且一次又一次在上演着文物保护的群众总动员。

十年,宝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发现文物后,自觉保护的先进事例有25批,保护文物达千余件,钱币150多公斤。他们的故事意外、绝妙,充满了陕西人厚道的情感。

2003年9月,金台区长青村村民侯启恒家后院土崖因雨发生坍塌,暴露出青铜鼎等文物,侯启恒及时报告文物主管部门,共抢救发掘西周早期墓葬2座,出土文物32件;

2006年10月,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等3人取土时,发现了青铜器等文物,随即报告,共出土商末周初青铜器等共计59件;

2006年11月,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刘东林等6位农民在修水渠时,发现青铜器窖藏,及时报告,使27件(组)西周珍贵文物得到安全保护;

2007年8月,麟游县九成宫镇蔡家河村后坪组村民李乃林等6位村民报告并联合公安、文物部门抓获盗掘文物犯罪团伙……

如果可能,这样的单子可以列得很长。而国家乃至陕西政府也给予了这些农民最大的尊重。自2003年以来,国家、省文物局和市、县级政府先后召开表彰大会8次,奖励金额40多万元。甚至,这些护宝的农民们还被邀请到国外旅游。2007年,眉县、扶风县、凤翔县、陈仓区、金台区的31位护宝农民被国家文物局授予保护文物特别奖,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2003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领导在文化部宴请了王宁贤等5位护宝群众,并在王宁贤的残疾证上写下了“国家珍贵文物保护功臣”。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这样说:“作为一名文物局局长,我经常会被陕西这些厚道的农民们所感动。他们有着中国最传统的美德,他们把无私当做一种自然的状态。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最高的荣耀,最好的奖励。宝鸡群众质朴厚道、知礼守法的精神是对‘厚道陕西人’最好的注解。”

3、精神,庙堂和乡野共同坚持

护宝农民有厚道的选择,陕西政府有对这种正气最大的尊重。

为农民立碑,就是要把这种精神立在这片朴实的土地。

2011年6月,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在杨家村设立群众保护文物碑,为健在的护宝群众立碑,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碑文这样写道:文物之功,惠于资政。民情之诚,宣之世风。宝鸡群众保护文物的行为,彰显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精神风范,崇德尚文、重义轻利的道德情操。

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描述更贴切了。2003年1月19日下午,杨家村村民王拉乾等5人一镢头挖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大规模出土的铭文青铜器,后被称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使我国的夏商周断代史有了论证的证据。

陕西省文物局在公文中这样评价这5位农民:王拉乾等5位农民,发现文物后慎重地维护了现场,从而给科学发掘留下原始资料,同时在发现文物后不声张,避免了泄密引起人多哄抢等不堪设想后果,堪称群众文保行为的表率。

自2003年以来,国家、省文物局和市、县政府先后在宝鸡召开表彰大会8次、奖励现金40多万元,省文物局还组织杨家村5位农民赴欧洲考察文化遗产。

2011年6月1日,省文物局特意安排“十一五”期间群众保护文物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杨家村召开,决定对唐舍娃等15名群众保护文物先进个人通报表彰。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省长景俊海为在杨家村村委会广场树立的“宝鸡眉县杨家村群众保护文物碑”揭幕。为健在的护宝群众立碑,在全国尚属首次。

2003年,单霁翔等领导在文化部宴请王宁贤等5位护宝群众,并在王宁贤的残疾证上题写了“国家珍贵文物保护功臣”。2004年6月,到宝鸡视察工作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张柏专程前往杨家村看望王宁贤等5位护宝农民。

2006年,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扶风县政府在西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扶风县红卫村3位村民和五郡村6位村民发现并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举办《宝鸡群众保护文物展》和召开表彰大会;2007年,国家文物局、省政府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国家文物局对12批保护文物的农民予以表彰。

2012年7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视察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葬考古发掘现场,看望发现保护文物的石嘴头村民徐海军,对徐海军等村民保护国家文物的行为表示感谢,对其高尚精神品德给予赞赏,并高兴地与徐海军合影留念。

2012年8月,时任省长赵正永在省文物局的专题报告中批示:“要认真总结,大力宣传群众保护文物的做法。”

陕西文物局长赵荣对政府和护宝群众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崇文、尚礼是陕西人的美德。我们很多的重大考古发现都与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不可分离。弘扬这种精神不仅对保护国家文物遗产有重要意义,更是当今时代所呼唤的正能量,他必将感染更多的人,激励更多的人,让中国民族最淳朴的美德得以传承、彰显。”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甘肃省丝绸之路申遗领导小组召开.. 下一篇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示范点年底..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4103000007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

关注
微信

关注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