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洛阳市东约15公里,洛阳市洛龙区与偃师市、孟津县相毗连的伊洛平原上。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时期,此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为都,至唐初废弃。前后延续长达1500多年,作为都城长达近600年。东汉至北魏在此建都有330余年。汉魏洛阳故城是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历代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在一百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埋藏着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最为典型、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就城市建设而言,汉魏洛阳故城在我国城市发展史,尤其是都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来都城的建筑形制、设计规划影响达千年之久。
汉魏洛阳城的城市规模在北魏时达到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积100平方公里,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遗址区地上、地下遗迹、遗物十分丰富 。重要遗迹主要有:宫城、内城、外郭城、金墉城、永宁寺塔基遗址、太学遗址、东汉灵台遗址和金村大墓等。
汉魏洛阳故城现存遗址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利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文化资源, 2013年,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汉魏故城遗址,以宫城区为核心,以“一轴一殿一环三门三点”为重点,即:以铜驼大街为中轴线,太极殿为北端点,向南延至洛河南岸灵台、明堂、太学礼制建筑区;以宫城为中心,连接西阳门、阊阖门、东阳门,形成东西轴线;以永宁寺、灵台、东周王陵为重要节点,构建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框架。通过主要建筑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区域综合规划,实现遗址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十三五”期间,拟实施汉魏洛阳故城内城区考古勘探与测绘、宫城太极殿、内城西阳门遗址、东城垣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内城东西城垣近洛河段抢险加固工程、南部礼制区灵台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和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计划投资近4亿元,基本建成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